其實,室內定位技術有很多種,比如說Wi-Fi、藍牙、紅外線、超寬帶等等,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技術吧。

一、Wi-Fi技術
通過無線接入點(包括無線路由器)組成的無線局域網絡(WLAN),可以實現復雜環境中的定位、監測和追蹤任務。它以網絡節點(無線接入點)的位置信息為基礎和前提,采用經驗測試和信號傳播模型相結合的方式,對已接入的移動設備進行位置定位,高精確度大約在1米至20米之間。如果定位測算僅基于當前連接的Wi-Fi接入點,而不是參照周邊Wi-Fi的信號強度合成圖,則Wi-Fi定位就很容易存在誤差(例如:定位樓層錯誤)。
另外,Wi-Fi接入點通常都只能覆蓋半徑90米左右的區域,而且很容易受到其他信號的干擾,從而影響其精度,定位器的能耗也較高。
二、藍牙技術
藍牙通訊是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無線傳輸技術,在室內安裝適當的藍牙局域網接入點后,將網絡配置成基于多用戶的基礎網絡連接模式,并保證藍牙局域網接入點始終是這個微網絡的主設備。這樣通過檢測信號強度就可以獲得用戶的位置信息。
藍牙定位主要應用于小范圍定位,例如:單層大廳或倉庫。對于持有集成了藍牙功能移動終端設備,只要設備的藍牙功能開啟,藍牙室內定位系統就能夠對其進行位置判斷。
三、紅外線技術
紅外線技術室內定位是通過安裝在室內的光學傳感器,接收各移動設備(紅外線IR標識)發射調制的紅外射線進行定位,具有相對較高的室內定位精度。
但是,由于光線不能穿過障礙物,使得紅外射線僅能視距傳播,容易受其他燈光干擾,并且紅外線的傳輸距離較短,使其室內定位的效果很差。當移動設備放置在口袋里或者被墻壁遮擋時,就不能正常工作,需要在每個房間、走廊安裝接收天線,導致總體造價較高。
四、超寬帶技術
超寬帶技術與傳統通信技術的定位方法有較大差異,它不需要使用傳統通信體制中的載波,而是通過發送和接收具有納秒或納秒級以下的極窄脈沖來傳輸數據,可用于室內精確定位,例如:戰場士兵的位置發現、機器人運動跟蹤等。
超寬帶系統與傳統的窄帶系統相比,具有穿透力強、功耗低、抗多徑效果好、安全性高、系統復雜度低、能夠提高精確定位精度等優點,通常用于室內移動物體的定位跟蹤或導航。
五、RFID技術
RFID定位技術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式雙向通信交換數據,實現移動設備識別和定位的目的。它可以在幾毫秒內得到厘米級定位精度的信息,且傳輸范圍大、成本較低;不過,由于以下問題未能解決,以RFID定
六、ZigBee技術
ZigBee是一種短距離、低速率的無線網絡技術。它介于RFID和藍牙之間,可以通過傳感器之間的相互協調通信進行設備的位置定位。這些傳感器只需要很少的能量,以接力的方式通過無線電波將數據從一個傳感器傳到另一個傳感器,所以ZigBee技術特點是它的低功耗和低成本。
七、超聲波技術
超聲波定位主要采用反射式測距(發射超聲波并接收由被測物產生的回波后,根據回波與發射波的時間差計算出兩者之間的距離),并通過三角定位等算法確定物體的位置。
超聲波定位整體定位精度較高、系統結構簡單,但容易受多徑效應和非視距傳播的影響,降低定位精度;同時,它還需要大量的底層硬件設施投資,總體成本較高。
八、動作捕捉技術
NOKOV動作捕捉系統屬于視覺定位,通過排布在空間中的動作捕捉鏡頭對室內空間的捕捉區域進行覆蓋,并對捕捉目標上放置的反光標志點(Marker)進行三維空間位置的精確捕捉,通過處理和運算后,系統可得到反光標志點的三維空間坐標(X,Y,Z);也可對目標物進行剛體設置,通過專業分析軟件對數據進一步處理和運算,可得到目標物體精確位置及姿態等,適用于科研領域。
隨著《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十四五"礦山安全生產規劃》等政策深入推進,井下人員精確定位系統已成為礦山智能化改造的強制性要求。不論是政策強制要求,還是實際風險管控以及數字化建設的數據需求,區域定位均漸漸無法滿足。新田
四相科技礦用人員接近防護系統UWB人員身份識別方案,可融合不同電子圍欄技術,在實現預警區域、危險區域分級報警管控的基礎上,還能滿足政策和實際場景中對人員身份識別的需求,支持不同報警邏輯組合,減少誤報警和非必要停機造成的生產損失以及無權限人員誤操作設備事故發生。
2025年4月3日,應急管理部印發《煙花爆竹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倉庫安全管理部分建設技術指南》,文中提出了對煙花爆竹企業人員定位的建設要求,要求實現庫房內作業人員數量超過核定人數時的報警功能。作為高危性傳統產業,煙花爆竹行業在傳承文化、